生活系列

蛻變第二篇 芋仔番薯所形成的背景故事

August 26, 2022

「芋仔番薯」,其時代背景與典故的由來 

台灣在日據時代,到中國經商的生意人,為了把當地人和台灣來的外地人,在稱謂上做明顯的分別,方便生意上的往來,都會把從台灣來做生意的生意人代稱為「番薯仔」,緣由是因為台灣島的地形很像一條番薯的緣故,所以「番薯仔」便在坊間漸漸地流傳了起來。 

民國三十八年,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灣,無數的大陸人也隨著政府退居台灣。當時,隨著政府到台灣來的人,來自中國許多不同的省份,出現非常多不同省籍的人,有時讓人很難分辨出來自大陸哪一個省份的人。

於是,居住在台灣本島的居民,便把從大陸來台灣的外省籍的人統一代稱為「外省人」。又因為當時的台灣人,之前在大陸就被代稱為「番薯仔」,當然長得和地瓜番薯很像的芋頭就被民間派上用場,台灣居民自然而然地便把從大陸來的外省人代稱為「老芋仔」,自己便稱為「番薯仔」,「芋仔番薯」的代稱從此就成為家喻戶曉的代名詞了。 

當年,許多從大陸來的外省人,由於中國長年處於內憂外患的戰亂,早年就被迫離鄉背井,流浪異鄉,在外飄泊許多年。這些在外流浪的外鄉人,不管他們內心裡有多麼急著想要回家,思念家鄉的心有多深,只能眼巴巴地數著日子,看著年歲一天天的老去,似乎永遠都沒有辦法盼到回家的一天,更不用說能等到可以回老家的機會。

姑且不論這些外鄉人在家鄉有沒有妻小,在這樣世局動亂的年代裡,硬生生地讓這些大陸來的外省人,就是有家室也是歸不得,見不著,弄得只能夜夜嘆息落淚,叨叨唸唸在台灣海峽另一頭的親人。算算日子,一天天地過著,天天盼著,思念著,回家的日子似乎沒有一絲絲的希望,不管怎麼盼,卻盼不到,也等不到可以回家鄉的日子。

隨著離家的日子一久,失望的次數也越疊越高,希望逐漸地落空,又在現實生活的逼迫下,暫時留在台灣的念頭油然產生,只好和台灣籍的新娘組成家庭,被迫等待著將來,盼望著或許還有回老家的那一天。儘管大家都心知肚明,回家的機會已經隨著等待的時間越長,就離回家鄉的日子越來越渺茫了。 

我,時代變遷下的產物,全新改良的新品種:「芋仔番薯」

我的父親,當年也是隨著中華民國政府一起退守台灣的老兵;母親則是一個道道地地,土生土長的台灣姑娘。從我一出生,這個「芋仔番薯」的頭銜就背在身上,無法消失,原因是因為我的父親是台灣人嘴裡的「老芋仔」,母親是「番薯仔」,就這麼的順理成章地得到了的一個台灣坊間非常流行的代稱「芋仔番薯」。打自出生落地的那一刻起,不論我身在何處,這個頭銜就註定要世世代代,永遠地傳承下去,我的子子孫孫也都將保有這份血脈。

我生長的家庭,是一個祖孫三代同堂的家庭。原本中國傳統裡的三代同堂,應該是一個非常幸福美滿,充滿溫馨的家庭組合。然而我的家呢!卻是一個影響我最大,心靈受傷最大的地方。身為這種家庭組合下的第二代,大都背負著許多不為外人所知的辛酸故事。 

其中,最大的問題癥結點是三位長輩們年齡上的差距。三位長輩們的年齡,分別都相差十幾歲。基於時代背景的不同,成長環境的差異極大,不論在對事情的看法上,和對生活的態度上,有著非常大的不同點。他們三人對於生活中每一件事情的價值觀,存在著很大的落差,尤其在每天日常生活裡的飲食習慣,對他們來說,更是一大挑戰。 

父母親的老少配,基本上是一般小說故事裡經常會出現的劇本。在小說故事裡,往往身為主人翁的老夫,一定會極為疼愛自己的少妻,故事的結局大多也是幸福美滿。但是這些幸福指數極高的劇情,似乎僅僅存在於作者筆下的虛擬世界,不存在於現實的人世間,這麼溫馨的腳本,那根本就更不可能在我的家裡上演。 

其次的問題,是長輩們的語言問題,大陸家鄉方言的口音和閩南話的差異極大,家裡常常上演著雞同鴨講的場景,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讓彼此之間有效率的了解對方的想法,更無法正確地讓對方快速地了解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,在每一次比手畫腳的肢體語言表達間,想要真正找到大家能理解的最佳平衡點,絕對是比登天還難的事,彼此之間的溝通,當然就成為家裡生活中最大的屏障。 

除了以上種種的問題以外,還隱藏著另外一個更糟糕的問題。那就是爺爺和父親在數十年的戰亂和逃難的影響下,在他們的內心裡,早已埋下戰亂和動盪不安的陰影。父親每天除了必須承受白天工作上的壓力,晚上回家時,還得面對全家人的生計,每天的柴米油鹽,是極現實的日常生活,介於內外雙重壓力的情緒下,他就慢慢地變成一位嚴謹的嚴父,對生活也當然是毫無任何情趣可言。 

由於長輩們成長背景和年代截然的不同,又硬生生地結合兩個不同年代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。在生活上本就已經有很多地方需要調整和適應,語言溝通上更是雪上加霜,是一個很大的課題要克服,不幸的是,母親嫁的不是單身一人的父親,還得同時要去適應父親退守台灣時,一起相依為命的老爸爸,一個原本就不簡單的家庭組合,再加上爺爺以後,讓我的原生家庭的組合,一下子變得有點複雜。 

基於以上種種的因素,就算父親是一個非常愛家和顧家的好男人,但在母親的眼裡卻一點也不及格,認為父親是一個沒有生活情趣的人。父親對做一位標準好先生的觀點,就是把所有的家務事全攬在身上做,他覺得這樣就是對母親最大的體貼。為了能把家人照顧好,讓一家七口人過上好日子,經常是早出晚歸,最多的時候是打七份雜工,變得在家的時間更少,原本就是一個嚴謹的人,就變得更為少言。 

從表面上看來,三位長輩都是大人,溝通協調間不會有甚麼大問題才對,家裡的生活應該是很單純,但是由於三位長輩個方面的理念差距甚遠,大人們每天有溝通不完的芝麻小事。「家」,順理成章地變成隨時開戰的一級戰區,我的成長環境,當然就活像個戰場,自有記憶以來,家庭內戰天天上演,從來都沒有停歇過。 

 

 

閱讀上篇文章

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.

閱讀下篇文章

This is some text inside of a div block.
謝謝您的訂閱!

系統故障:( 請再試一次

Copyright © 2020 Serene Guide 無極園. All rights reserved